完本感言:

  《魔临》完本了,历时两年,528万字。

  它是我写作以来,篇幅最长的一本。

  其实原本我的规划是300万字,一个故事,在网文小说里,三百万字,感觉差不多可以有头有尾地讲述好了,再长,就容易变成作者累,读者也累。

  但让我意外的是,

  这本一开始目标是让我自己自嗨的书,

  写着写着,

  发现喜欢的读者居然这么多,越往后,字数越多,成绩反而越来越好了。

  这对作者而言,

  真的是一种幸福,

  感谢你们,给了我这种幸福。

  两年的更新时间,

  有些读者,是从一开始就跟的,大部分读者,都跟了一年以上。

  我,你们,彼此都像是晚上夜空里的星星。

  我坐在台阶上,看着天上的你们。

  你也坐在台阶上,看着天上的我以及其他读者,毕竟有本章说的互动。

  每天更新时,大家就是一场遇见。

  可能是晚上睡觉前,可能是坐地铁坐火车坐公交或者停在休息区休息时,亦或者抽空出来抽根烟的空档。

  这就像是天上的星星,

  普通人哪个能分得清楚天上的星星到底哪一颗是哪一颗呢?

  但每晚都知道,他在,他们也在。

  我们共同经历见证了一个故事,看到了里面的各种人物,这是属于我们共同的历程。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我们彼此是陌生人,却在这一年近两年的时间里,每天都会做一样的事,有相似的呼应。

  其实,

  《魔临》写到三百万字时,我就不去看什么后台成绩了,也不去理会其他的事情,所有的任务,就是为了把这本书,完完本本地写好。

  所以到后期几个月时,经常每天一更,因为不想赶量而让自己没时间细细琢磨。

  很奇妙的事情是,

  其实在动笔写《魔临》开头时,我设计了郑凡和七个魔王的形象,以及虎头城最开始的一段剧情,然后把这个开头给我的主编看。

  主编问我:大纲呢?

  我回答:没有。

  我原本的设想是,主线,是以郑凡和魔王们之间的羁绊为主,

  可谁知道写着写着,

  写出了田无镜,写出了燕皇,写出了李梁亭,写出了小六子,写出了三边那个在堡寨里开红帐子的堡长以及后面的一连串的角色

  然后,

  我这个作者就被带偏了。

  好好的一本《魔临》,写成了《大燕战纪》。

  主要原因,是这个故事里的“土著”,他们太精彩,他们也太有特色,他们站在那里,像是一个个精致的手办

  写着写着,我不舍得让魔王们去以一种破坏者的身份,去摧毁掀翻他们作为爽点;

  而是让魔王们,成为了这个故事和背景之下的一部分。

  越是写下去,就越是舍不得,魔王们只能继续被按着脑袋,接受《大燕战纪》的事实。

  主角心态的一路变化,其实就是我这个作者的变化,也是你们的变化。

  到最后,大家就都接受了这种变化。

  总之,

  我觉得《魔临》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做到完美,但在网文小说里,也能算得上是一部优秀的小说。

  一个故事,能做到让喜欢的人,很喜欢,这就已经足够了。

  这一章结尾,

  因为书里角色太多,

  很多角色其实都没有交代最终的归宿,但我觉得,其实不用交代,因为大家脑子里,应该能想象出他会在哪里会干什么,太过细致,最后再来个点到,反而没什么意思。

  我知道大家很期盼西方剧情,

  而期盼西方剧情的原因,是不希望《魔临》完本。

  因为大家心里其实很清楚,它快完本了,哪怕我这个作者并未提前说,多久后完本,但故事,东方的剧情,已经走入尾声是大家都清楚的事。

  可要是强开西方剧情的话,在没有铺垫的基础上,再写风土人情,写各种新人物,写新势力,一是很难写得像之前那般出彩,二是会成为了换地图而换地图。

  所以,没这个必要的。

  我希望,在我水平力所能及之内,把我觉得最好的作品,留给大家。

  真要写,肯定可以写,还能继续写很多,《魔临》的跟订一直在涨,收入又不会下降。

  但我这个死肥宅,

  差不离这辈子只能靠写小说养家了,又不会改行。

  一本完了,肯定还会有下一本。

  我之前说过,

  《魔临》是我转型期的练笔之作。

  既然有了一本练笔的作品,

  那下本,

  肯定得看看训练之后的成果。

  就像是《恐怖网文》之后的恐怖广播,《他从地狱来》之后的《深夜书屋》。

  所以,

  下一本作品,

  会延续《魔临》的风格。

  但会比魔临更精致,角色更立体,剧情更丰富,故事会更让人感动,也更有深度,让它变得更成熟。

  差不离,

  是一本豪华精装版的《魔临》。

  喜欢《魔临》的你们,肯定会喜欢新作,我自己,也是无比的期待。

  身体原因,需要休息一小段时间,但不会太久,年底前,新书会发布,可能是十一月,可能是十二月,我准备好时,就发布出来与大家见面。

  短暂的告别,

  是为了调整心情,

  迎接更好的相遇。

  诸位,

  等我消息,

  我们再开启下一趟两年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