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涟漪

返回:(1)/最新网址:

很快,南京城里的大小官员都感觉到了,这些日子来,各种谣言满天飞。

年末士林总是要举行各种雅集、诗会活动的,而恰在此时,修的那批人,已经提前接到了来自病榻上的解总裁的递条子吹风,有一批人,可能会去做新的工作。

这是一件很让人好奇的事情,不过好奇并没有持续多久,就破案了。

国库一波肥的朝廷打算以官方名义注六经!

尤其是随着闭关迟迟没有出现的孔希路和曹端的露面,在雅集和诗会上放出了一些风声,不仅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更是直接指明了注六经的方向,这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本就被逐渐崛起的实学和心学闹腾的不行的理学卫道士,此时更是有些麻爪。

原因无他,这可是孔希路!

孔希路威望孚于海内,如今又力主梳理清楚经学脉络,去伪存真,哪怕知道是要走公羊家托古改制的那套,谁又能如何呢?

此时,胡氏宅邸。

朱棣不算抠,赐给这些来自安南国降人居住的宅邸,跟伯爵是一个仪制的。

所以,虽然没给封个什么“思恩侯”、“安乐伯”之类的,但意思,是一个意思。

只不过这里却比不得升龙府的皇宫宽敞,侍奉的人也有限的紧,但这反而方便了胡氏父子的密谈。

锦衣卫没在他家砌墙,故而虽然有监视,但也只局限于行踪方面,或者什么时候凑到一起谈话,但具体谈什么,还是无法知晓的。

事实上,锦衣卫对于这些安南降人的监视程度,在一起开始级别还比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成立的交趾布政使司的彻底稳定,也就放松了下来。

至于缩水了一圈的安南国的国内就更不用说了,早已彻底践行了“人亡政息”这四个大字,保守的奴隶主、地主势力卷土重来,彻底激化了安南国国内的内部分裂倾向,并且随着大明商品的零关税涌入,甚至这些奴隶主、地主中,还转化出了初步的买办阶层,成为了大明商品的分销商。

“能当大明的狗,实在是太荣幸了!”

一想起这事来,簇拥着炉火而坐的胡氏父子,就气的牙根痒痒。

甚至这种仇恨,都超过了把他们从权力宝座上赶下来的大明。

或者说,对于强大的大明,他们甚至已经升不起太多仇恨的心思了。

“要我说,这姜星火的变法,也未必能成功,若是此人一死,说不得就是比那王安石还惨的下场,叫谁来着?哦对,商鞅!”

然而古怪的是,胡汉苍的话,却并没有人回应。

胡元澄沉吟片刻,方才说道:“我看倒是未必,此人本事极大,而且是真做事的人,绝非那种夸夸其谈之辈。”

胡汉苍还想要说什么,胡季犁却干脆说道:“不一样。”

胡汉苍从炉子旁取了杯酒,闷头灌了一口,听父亲讲话。

他这人能力不行,但是有个优点,那就是听他爹的话,反倒是胡元澄这时候问道:“父亲大人觉得怎么个不一样法?”

胡季犁斜睨了他一眼:“真不知道假不知道?”

“天天在铸炮所跟工匠打交道,见识不到大明的庙堂。”胡元澄坦诚道。

胡季犁慢条斯理地说道:“姜星火跟大明皇帝,那是刀跟持刀人,只要刀还有价值,哪怕太过锋利,有着反伤到自己的风险,强壮自负的持刀人,也是不会撒手或轻易折断的,目前看来,姜星火很有价值,而且比所有人都有价值,因为他有一项独一无二的能力,非是任何人能取代得了的,就连我都佩服不已。”

“什么?”

“弄钱。”

胡季犁的这个回答,其实有些出乎胡元澄的意料,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两人在不同视角,看到的东西,根本就不一样。

返回:(2)/

“不是说这姜星火乃是一代儒宗,学识最为广博吗?”胡汉苍疑惑问道。

看着这个地主家的傻儿子,胡季犁无奈笑道:“若只是一个大儒,焉能登上如此高位?实话跟你说了吧,这姜星火怕是十年内能给大明弄出来的钱,大明收农业税,一百年都收不出来!我是当过国的,也细细反思了当日姜星火跟我说的那番话,在对比着大明的这些事情,才愈发觉得,真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胡元澄不懂这些,倒也无从评判,而胡汉苍对经济更是一脸懵,好吧,这父子三人要是但凡有一个能明白的,安南国的经济也不会被他们玩崩溃就是了。

胡季犁鸡同鸭讲,这些日子的体悟,反倒无从开口,着实气闷了刹那。

不过胡元澄倒也晓得尴尬,连忙转移话题道:“最近听说大明的士林中议论纷纷,父亲大人可知晓什么消息?”

“无非就是些怪话罢了,以我观之,有理有据的都甚少,都说大明儒学是最繁盛的,可现在看来,不过尔尔。”

胡季犁说的倒也不都是吹牛,毕竟他的水平确实很高,在安南的思想界第一的水平保持了很多年,是独一档的存在,如今随着元末明初那批儒者的凋零,就像是大小年一样,大明的思想界也进入了小年,出类拔萃的人才并不算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着,胡季犁把这些日子在编修组听到的话挑比较有印象的,又复述了下。

纯粹阴阳怪气的,那就是“颇见推许,亦有微词”,“老宿推服,末学惊骇”。

有些条理的,那就是“一人之派不应自歧”,也就是不认为存在“两个孔子”这种现象。

至于稍有论据的,则是认为“将孔子的学术谱系按经文专项来分,两汉确实存在,但要是按地域来分为燕赵、齐鲁,则是大谬,又非之武侠划分派别”。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但他们说话没用。

原因也简单,有骨气你修别领钱署名啊!

“这第一卷,就快要修好了,盛世修书,大明的国力,真是让我们望尘莫及。”

胡季犁一时感叹道:“非止是,这注六经,同样是靡费巨大的工程,安南怕是一个都支撑不起来,你们说,若是没有姜星火弄得这些钱,便是大明,又能禁得住如此花费吗?一年折算成白银有几百万两,真是想都不敢想。”

两个儿子都有些默然,这种肉眼可见的差距,实在是太让人绝望了。

尤其是跟被打退回了半封建社会的安南国不同,大明还在前进的道路上高速狂飙着。

虽然不知道这台战车会最后超速解体还是平安停下,但毫无疑问的是,任何挡在前路上的事物,都会被碾成齑粉。

那么,驾车的姜星火在干什么呢?

此时姜星火正在探望光荣负伤的解缙同志。

解缙躺在病榻上,嘴唇有些苍白,见姜星火亲自提着两袋米来慰问他,挣扎着就想要坐起来。

“国师!”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慰问时。

当着手下记者们的面,解缙声音洪亮地表示,还能再为大明奋斗五十年。

记者们回去编稿子了,屋里的热闹和喧嚣渐渐散去,只剩下了姜星火和解缙两个人。

“国师,我只有您这么一个知己好友”

“停停停!”

看着解缙拉着他的手试图发动技能献祭他,姜星火赶紧叫停。

“有话我就跟伱直说了。”

姜星火今天来,就是为了与解缙商量他的这件事,解缙此番英勇负伤,极大地推动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巨额贪墨案件的侦破,为210万两的政治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是玩命的勾当。

返回:(3)/

对于有功之臣,朱棣不能不赏,姜星火也不能不表示,毕竟解缙这是把脑袋挂到裤腰带上博前程,如今事成了,要是不兑现,那以后也没人跟你混了。

“考成法和京察的结果,都要出来了,年后朝廷肯定还有一番变动,你呢,好好养伤,伤养好了,要大用!”

姜星火很少说这种很肯定的话,如今从对方口中得知,解缙顿时喜不自胜,知晓自己升官的事情,怕是九成九有谱了。

“现在礼部、刑部、工部,这三个部的右侍郎都出缺。”

解缙还没来得及高兴,姜星火就话锋一转:“所以朝廷会考虑从九卿里平转或提拔,到时候就会空出位子来,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或者是通政司的那两位,都可能动一动,他们空出的位子,就轮到你了。”

好吧,解缙其实转念一想就知道,哪有那么容易一步登天到实权侍郎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呢,哪怕是以前内阁七人众里最得圣眷的金幼孜,这时候也不过是审法寺少卿代理寺卿,还是没迈入三品的门槛,离得还有一段距离呢,自己能追平金幼孜,再卡个身位先一步进侍郎,那就是一步快、步步快了。

念及至此,解缙更加坚定了抱紧姜星火大腿的决心。

毕竟,跟了姜星火以后,他升官的速度可比跟着老恩主董伦快多了。

董老头?真不熟。

“我听说刑部的纸劄,现在传的沸沸扬扬的”

姜星火想走,解缙拉着他的衣角,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收回各部门采购权这种事,其实挺犯忌讳的,毕竟是动了大家的利益,那可都是小金库。

但规范采购,对于朝廷整体而言,其实意义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于促进商业的繁荣发展。

毕竟要是开个店,就天天被各个部寺薅羊毛,那除非后面背景很硬,不然是都开不下去的,而且这种白嫖和薅羊毛的现象,由于各部手里有采购权,是一个普遍问题。

先规范所谓的“吃拿卡要”问题,把朝廷各部寺随便伸出来的手都给剁了,然后重点维护商道,合理设置税卡,把整个大明的营商环境塑造好,才有正向循环钱滚钱的可能。

商业贸易越发达,朝廷能从商业上收的税就越多,这一点已经从北宋朝廷那里,得到了明显的认证。

从负向循环到正向循环很难,这就跟人减肥一样,一开始都是很痛苦的,但只要扭转过来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人也就能从慢步走,逐渐开始小步快跑了甩掉累赘,就能越来越轻盈,这对于整体商业环境的塑造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

“放心吧,做得民心的正确事情,就是义,义之所在,无往而不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