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废立 杀婴疑案

武则天与王皇后的缠斗还在继续,只是双方都没有撕破脸皮,见了面还是姐姐长妹妹短的寒暄,内心里尽管诅咒了对方一万遍,而反映到脸上的,却始终是笑容可掬加春风拂面,她们都是国家一级演员。

与此同时,暗战还在升级,尤其是武则天对王皇后的暗战。

随着暗战的进行,王皇后的优势被武则天一点点蚕食,而说到底,这一切还是王皇后自己造成的。

因为她的贵族身份。

王皇后的祖上是太原的名门望族,她的母亲和舅舅柳奭则来自同样是名门望族的柳家,王柳两家都是一等一贵族。

什么是贵族?著名导演冯小刚说,就是放在你那算天大的事,放在人家那里根本不算事。

不过贵族也有贵族的毛病,那就是自视甚高,这一点在王皇后母亲柳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柳氏进入皇宫始终保持着目中无人的姿态,在她看来,自己出身名门,女儿又是当朝皇后,所有人见到自己自然应该低三分。

的确,后宫之中,所有人见到她都低眉顺眼,不过在低眉顺眼的同时却有些不忿:皇后虽是你的女儿,但你又不是皇后。

很多人在不经意间被柳氏的姿态和言语伤害,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委屈,也充满了怨恨。

这个时候,武则天出现了,虽然她受到的恩宠已经无边,但她还是照样礼贤下士,对每个人都非常客气,这与柳氏以及王皇后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方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后宫的人心渐渐产生分野,内心向着武则天的人越来越多,而诸多讨厌皇后以及皇后母亲的人更是彻底站到了武则天一边,她们愿意看到武则天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同时也愿意为武则天通风报信。

在武则天的布局下,皇后的身边布满了武则天的眼线,从此皇后就成了一个透明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在武则天的掌控之中。

被监控的王皇后不会想到,在她毫无觉察之际,陷阱已经挖好了,只等她一纵身,自己跳下去。

不久,机会来了,武则天为王皇后准备的陷阱张开了血盆大口。

这一年,武则天生下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的背后就是武则天为王皇后准备好的陷阱。

本着“母仪天下”的原则,王皇后来到了武则天的寝宫,新出生的小公主正安静地睡着,武则天却不知道去了哪里。

看着小公主,王皇后心中百感交集,如果自己能够生养,何至于当初走出感业寺那步错棋,现在看着人家接连开花结果,自己却只能用一个抱养的李忠聊以自慰,同样是女人,怎么在这方面的境遇竟是如此不同?

王皇后又坐了一会儿,见武则天还没有回来,就径直返回了宫中。

没想到,就是这次探望,让王皇后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王皇后回宫不久,武则天回来了,她惊讶地“发现”,小公主已经死了!

谁干的?谁这么没有人性?

下人回答:皇后刚才来过。

王皇后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她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出现,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你前脚刚走,小公主就夭折了呢?

莫非你动了手脚?

王皇后极力辩解:我没有!

可是有谁信呢?那段时间内只有你在,除了你还会是谁呢?是不是你出于忌妒残害了小公主呢?

皇帝李治尽管不太相信皇后会残害小公主,但是现实是小公主死了,而皇后的嫌疑最大。

莫非多年无子让皇后心理有些失衡了?

自此,李治对王皇后有了看法,在他眼中,王皇后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温婉可人的皇后了,她已经是一个怨妇,一个内心充满了忌妒的怨妇。

一个怨妇还能母仪天下吗?

李治心中产生了疑惑。

王皇后究竟有没有对小公主下手呢?史无明载。

从王皇后的性格来看,她应该干不出那么残忍的事情,更关键的是,但凡有智商的人都不会跑到武则天的寝宫里去杀人,那样杀人是最笨的,等于不打自招,自动昭告天下。

那么小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一种说法是自然夭折,一种说法是死于武则天之手。

《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记载小公主夭折的事情,而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一针见血地指出:武则天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然后嫁祸给王皇后。

从日后武则天杀兄、逼子、杀女婿、杀外甥、杀孙子的举动来看,没有什么事情她做不出来。

这一切都是逼出来的,从贞观十一年开始的十二年宫廷憋屈的生活,再加上一年感业寺的坎坷遭遇,十三年的扭曲生活已经足以将一个花季少女改造得物是人非。到这个时候,她眼中已经没有正常的人伦和是非,任何挡在她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都会被她毫不迟疑地清除掉,在以后的数十年里,她不断地印证着这一点。

所以说,轻易别惹女人,尤其是像武则天这样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