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同情的遭遇——印度影片《流浪者》观后
《流浪者》的制作人、导演兼主角演员拉兹·卡普尔说:
“几世纪来,印度的社会制度一直遭受着种姓制度的灾害,过去一代代的人民,只因为他们生于种姓低的家庭,以致被宣告不适于从事较上流的职业。此外,在英国人统治时期,英国统治者更把这些部落宣布为‘犯罪的部落’,并认为出生在这些部落的男女孩子,都是当然的潜在的罪犯。”卡普尔根据作家克·阿巴斯的作品拍摄了影片《流浪者》,反驳这种错误的见解,他说:“影片带来的是伟大的社会的普遍真理的声音——‘决定一个人的性格习惯的不是血统,而是环境’。”
看了《流浪者》以后,我深深地承认这部影片是能紧紧抓住人们的思想的,而且就技术方面来说,也可以算是印度电影中一部最复杂最完善的作品。
一个被所谓“上流社会”家庭所遗弃的男孩子的命运,博得了观众无限的激动与同情。
和他的二十几年痛苦流离的生活发生着关系的,除了他的顽固、残忍、伪善的法官父亲拉贡纳特,和被他的法官父亲根据“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判成罪人,逼成强盗的扎卡,以及他的纯洁、热情、富有正义感的女友丽达之外,就是他的善良、懦弱、值得我们同情的母亲,里列。她是这部影片里最值得同情的牺性者,虽然她并不是主角。
从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这在礼教压迫下的旧社会的贤妻良母怎样地被欺压,被折磨,以至于被杀害;可是她直到万分痛苦的临终,还没有怀恨她的顽固、残忍的丈夫,她还希望得到他的原谅。到她丈夫走到她床前,向她道歉,请她原谅的时候,她就惊喜过望地“安心”死去!看,这吃人的礼教,把一个应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反抗的精神的女性,管束成这样驯懦的一个“贤妻”!我们看到这里,能不引起心头的愤激么?能不同意她的儿子拉兹愤怒地说:“就是他折磨了我母亲一生,让我们母子遭了多少苦难,我不用他原谅我,他应该来求我们原谅他。”和“我一定要给你报仇!”
的这些话么?
里列,这个善良的妻子,是一直热爱她的丈夫,倚靠她的丈夫,而且是十分惧怕她的丈夫的。她从强盗那里被释放了回来,她不敢向她丈夫诉说一切,只含糊地、几乎近于讨好地说:“有你的爱情保护着,谁也不敢害我!”当她自己对她丈夫所说的“好人的儿子是好人,贼的儿子就一定是贼”的这句荒谬的话,起了疑问的时候,也不敢放胆地和她的丈夫讨论下去。这一切,是她悲剧命运的起点。
当她丈夫听信了人们的流言蜚语,为着保护他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极端自私而忍心地把她在临产的痛苦中、在暴风雨之夜、抛掷到街上去的时候,她也只有软弱的哀求和哭泣。
此后,她在极其穷困屈辱的环境里,还千辛万苦地把她“相依为命”的孩子拉兹,打扮得像个“小姑娘”,要他读书,要他像他爸爸“长大做个法官”,在她的思想意识里,她是同意她丈夫的说法的。
但是里列决不是一个毫无刚性的女人,她有极其强烈的正义感。当她被强盗掳去的时候,她毫不恐惧地骂他们:“你们真不知羞耻!”当扎卡被警察追捕、躲进她家里的时候,她充满了愤怒地喊:“你马上给我出去,我家里不能藏你这样的人!”“你败坏了我的名誉又害了我的儿子,你出去,你马上给我出去!”这时候,她是多么勇敢啊!作为一个善良的母亲,她是得到了她儿子的尊敬与热爱的,为着她的病,孤苦无告的小拉兹被逼走上了偷窃的道路,但是十几年来,他总是不敢告诉他母亲这“供养”的来源。当拉兹梦见强暴的扎卡持刀威胁他继续杀人放火的时候,他挣扎醒来,喊着跑向母亲的房间,搂住他的母亲呜咽着说:“妈,我再也不去偷了……让人们见了你都说你的儿子是个好人!”
“妈,你相信吗?妈,我对不起你,我在你面前多么难过呀!
我一定学好!我去做工!”后来当连做工的路子也被堵塞、拉兹极其颓丧地感到“我一个人有什么办法”的时候,他的热情忠实的女友丽达对他说:“你并不是一个人,拉兹,有你母亲和我帮助你。”
虽然里列在见了她丈夫一面之后,就“安心”地死去,而观众的感情却是不能平静的。
写剧者通过狱中的拉兹,痛哭流涕地说:“我哭,我哭我的父亲所做的这一些事情,我哭我的母亲因为他一生受了多少苦难!”
她一生所忍受的这些苦难,就是那个社会,所加在她身上心上的重重枷锁啊!
《流浪者》这部影片,除了动人的主题,成功的扮演,曲折的故事情节,细致的人物心理描写,以及优美的音乐、歌唱与舞蹈之外,它还有一种特色,就是:它是多种多样的印度影片的总和,它是神话片,歌舞片,音乐片,惊险片,爱情故事片,喜剧片错杂相间,而用一个激动人心的社会问题来贯穿起来的。中国的广大人民会以热情的欣赏来迎接这部有着浓厚民族色彩的印度影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