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宾·贝克
这本书堪称2004年最引人入胜的科学著作。书中所举的理论极具说服力,你我无一能够幸免受其影响。本书对人类性行为所做的描述既生动又真实,正可作为这本不凡杰作的标志。本书虽然是以人类的性行为为出发点来描述人类的繁殖策略,但文句中并没有带有一种学究式的语言,算得上是一部容易理解的科普小说,并且可读性非常高,是一部性教育的补充教材。
作者:迈尔
现代生物学的很多内容,特别是不同学派之间的某些争论,如果对所涉及问题的历史背景不清楚,就会无法充分解。……虽然生物学中的某些个别学科,如遗传学和生理学的历史,确实是思想史,但将生物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其思想的发展史则仍付阙如。我撰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必须强调的是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生物学史,也并不想去代替现有的生物学史(例如Nordenskiold着生物学史)。我这本书的着重点是
作者:译言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迄今为止已经造成了万余人罹难。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2008年5月14日凌晨)尚有数万受灾民众被困于废墟之中等待救援。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zui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作者:法布尔
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法国文学界这样评价《昆虫记》,并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侯选人。《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的警畏之情,深入到昆虫的世界中,穷毕生之力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实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作者:罗伯特·温伯格
原来,癌症来自我们自己,源头就是深藏於身体细胞中,带著生命所有密码的基因。原本在体内执行正常任务的基因,发生微细的变化,搅乱了细胞正常的运作状态。这个细胞再也不听命於生长控制机制,背叛了身体这个群体,不停地分裂生长,最后发展成致命肿瘤。本书描写整个《细胞反叛》事件。如果把细胞比喻成一辆车子,致癌基因如同油门,肿瘤抑制基因就像煞车,一旦被动了手脚,油门卡到底,加上煞车失灵,细胞这辆车就会失控,冲进致癌的深渊。细胞中还有像电脑主机板的讯息处理线路,主宰细胞命运的无形时鐘、引导细胞自杀的程式……这些精巧机制都在癌症舞台上一一登场。本书作者通过第一手资料,综合了25年来发掘人类癌症起源的各条战线的成果,特别是基因、致癌物质、癌基因、突变、细胞的生长、遗传和免疫机制与癌症发生的各种关系,说明癌症的发生是人体内外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低概率事件,人类有望在未来15年内弄清癌症起源,并找到治愈癌症的方法。
作者:阿来
本书是阿来任职《科幻世界》期间的一系列以科普、科幻为主题的散杂文合集,从中可了解1997—2005年间世界科学界的发展轨迹,不仅让我们仰望星空,也让我们俯视大地、内窥自己。作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科学成果的应用给人类带来的从生活到思想到精神的影响做了深刻阐述,而这些见解即使今天读来依旧发人深省。
作者:德斯蒙德·莫利斯
现代都市人口繁盛、规模巨大,无以复加的超级部落把人类囚禁在现代都市这个“人类动物园”里。超级部落人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紧张:噪音、空气污染、缺少运动、空间拘束、过度拥挤、高度刺激以及孤单和无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暴力、战争、自杀、恋物癖,等等。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出路?未来的世界越越来越拥挤,原始部落的猎人,乔装打扮成文明开化的超级部落公民,正在苦苦挣扎,试图使自己古老的遗传特征与超常的新环境协调一致。对超级部落人而言,展望未来颇有有趣;但等到我们的孩子成年承担把握时局的责任时,人类面临的问题无疑将是生死攸关的严峻问题了。
作者:江本胜
如何去观察水的万种风情?如何去观赏水结晶的喜怒哀乐?如何领悟并陶醉在水结晶所蕴含的对生命的感谢和热爱?该书独辟蹊径,从另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科学研究的魅力,拓展了人类既成视野,从而一个瑰丽并新奇的世界也显现在眼前。 122幅震惊世界的水结晶照片,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观察,这是一本与《时间简史》同样神奇的书!畅销日韩,轰动欧美!
作者:法布尔
本书为经典之作,因其行文严谨,与法布尔的任何一部作品一样,科学性与可读性兼具,虽时光流逝,然而经典永恒!在法布尔的一生中,除了《昆虫记》外,其在1862-1891这30年间共出版了95本畅销书,其中就有这本成于1865年的《天空记》(LE CIEL),仅这一部书就销售了11万册。可以说,在天才法布尔的一生中,著作等身,随便撷取,皆可圈可点,灿如晨星。由此,博物学家达尔文盛赞其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法布尔的每一部书,都值得人们阅读,收藏!
作者:曹天元
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本书将带你做一次量子之旅。我们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我们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你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你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不管你的水平如何,只要对科学和历史有一点兴趣,我们都诚邀你同行。或许,你将收获一次人生中难得的奇妙体验。
作者:约翰·M·巴里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新的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极具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本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作者:内森·沃尔夫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影响。媒体报道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告知公众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作者在本书最后乐观的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来。但是,鉴于人类与病毒的共存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如同地球自然风暴永远存在,病毒风暴也将永远存在。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类应对病毒风暴的前景是乐观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指出,只要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民间科学组织通力合作,尤其是得到公众的鼎力合作,人类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类病毒风暴的侵袭。
作者:丹·艾瑞里
生活中我们常有莫名其妙的举动。你真的会失控?一时冲动就是没道理可言?本书作者丹·艾瑞里告诉你:错!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的力量!社会当实验室,真人做小白鼠,丹·艾瑞里的这本新作──《怪诞行为学》(Predictably Irrational)一语道破,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又该如何改变。他比别的所有经济学家都更好地揭示、解释了我们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怪诞行为学》一书将永久地改变我们对世界,对我们自身的看法。这本书一定能让你大吃一惊,用行为经济学家的角度看世界,从此你看待生活的眼光会全然不同。
作者:孟慧英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萨满文化处于一个濒于消亡的过程,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仍旧存活的萨满、还是萨满文化知情人,无论他们对那个即将逝去的文化抱有怎样的情感,他们都很习惯地生活在现在的时空中,虽然他们的生活角色是各种各样的。本书不打算作普遍意义的理论研讨,只想介绍我在调查中所见到的事实,它们既有给予本人以巨大启发的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事件,也有使我感动和震撼的那些生活场景和现场述说人。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能在毫无感觉、麻木不仁的状态下进行工作,他接触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事实。他所调查的每个人都处在现实人际关系之中,处在社会具体生活需求之中,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自我的持续与完整,追求与外界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均衡。一种文化的命运是通过许多个人的故事和现实场景来展示的,这些对于我们理解目前所处的社会进程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想要感悟中国当代社会历史进展的面貌,或许从本书的介绍中可见一斑。
作者:萧秋水
适用于身在灾区的人,了解在震灾中如何自救,大百科全书出版,新浪读书频道连载,鉴于电脑连载阅读方式不适用于身在灾区危急情况,特下载整理后形成本手册。
作者:周国兴
《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所收入的作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佳作的共同特点,一是不只局限于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而是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做到了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的统一。作家们娓娓动听的叙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渴求知识的广大读者的心田。
作者:达尔文
《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全名《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在生存竞争中优势种类的保存》 -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是达尔文论述生物演化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859年。该书大概是19世纪最具争议的著作,其中的观点大多数为当今的科学界普遍接受。在该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演化论的观点。他使用自己在1830年代环球科学考察中积累的资料,试图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天择)和人工选择(人择)的方式实现的。
作者:张海迪
张海迪讲述自学英语的经历和自己创造的学习方法,其中包括对英语的理解、坚持学习的毅力、对英译汉和汉译英的感悟等等。书中涵盖了丰富的英语知识,凝聚着她始终一贯的学习和认知热情。不但给人学习英语的动力,激发人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把英语学习提高到审美的层次上。它是英语学习励志书、方法书,也是审美书。